• 中国经济是真复苏还是假复苏?你也许还没看透
  • 资讯类型:热点关注  /  发布时间:2017-04-26  /  浏览:1463 次  /  
文章来源及综合:凤凰财经研究院、苏宁金融研究院、光远看经济
 
最近公布的中国2017年1季度GDP数据喜人,同比增6.9%,预期6.8%,前值6.8%,地产投资增速9.1%。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L型的“一横”阶段,新的经济增长周期正在启动,“真复苏”趋势隐现。然而,历史规律和一些前瞻性指标显示,当前中国经济反弹仍然处于短期的波动,下半年还将面临再度回落的压力,“假复苏”的风险不容忽视。
 
面对这一串宏观的数据,不同的“经济学家”根据其理论结构,得出不同的结论。
 
乐观派认为,GDP增速超预期,出口和消费贡献上升;内外需回升带动工业生产回暖,中游和高端制造业全面复苏。3月和1季度数据预示,出口、制造业投资、新政治周期带动基建、房地产投资、民间投资等回升在需求侧支撑经济新周期,供给出清PPI高位企业盈利改善,但未来库存回补接近尾声和金融去杠杆是拖累因素。乐观派认为,虽然近期金融反腐去杠杆、房地产调控等对股市有一定影响,但股市将在新周期中,由低估值技术创新带领真成长并具有改革红利的行业引领,未来乐观看好。
 
悲观派认为,经济复苏没有这么简单,由于经济活动存在上下游之间、内外部之间的传导过程,故去库存去产能会出现“时滞”现象;由于经济活动的这种“时滞”,乐观派认为的周期性行业的回暖或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崛起,不过是经济下行中长周期中的短暂反弹。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房价的调控力度应该是这么多年来最严厉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限购、限贷、限价等措施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推出。
 
若2017年及今后几年房价继续上涨,则房地产政策还将继续收紧,市场与政策的对峙,房价泡沫会越吹越大,一旦破裂,对经济的杀伤力肯定更大,乐观派的复苏论只是一种“幻象”。
 
五元运行机制看经济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国旺认为,虽然乐观派与悲观派都有“理论”与事实依据,但仅仅就数据作出判断,或不是很全面。要准确判断当前经济运行的“实况”,就得有望远镜,用时空统一的理论去分析,而不能仅仅盯住具体事项用放大镜或显微镜去观察。宏观经济或资本市场,遵循五元运行机制。
 
五元运行机制,即宏观经济是在政策+供求+增长+群体情绪+估值水平等五元相互作用下运行的,这种运行不仅是“客观”的,但又与六维主体的“主观”竞合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价值规律的复合运动。因此,宏观经济价值规律的运动过程既是不同公司、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五元力量相互促进的结果,又是五元六维相互制约的作用的结果,表现宏观政策、群体心理(大众情绪)、供求关系(周期位置)、估值水平、业绩增长等五元力量的相互关系,因此在不同的周期位置,要盯住五元,理清重点的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牵住“牛鼻子”。
 
业绩增长代表价值创造能力、估值比较代表价值实现能力,群体心理是价值分配的必要条件,政策选择是价值实现的充分条件,周期阶段决定价值生产实现与分配的水平,其中政策对业绩增长有直接影响,周期位置决定了收益高低或风险大小。业绩增长企业可推动估值提升,可在周期不同位置占主导,可引导群体心理,可反作用于政策。因此,判断周期是分析宏观经济五元六维相互作用过程的前提。
 
根据宏观数据研判,中国经济存在10年、12年和30年不同的周期情况。
 
首先,中国经济存在明显的30年周期律。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实施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53-1983为中国政治运动影响经济运行期,即计划经济占主导时期,经济周期受政治运动影响最大,波动剧烈,期间1954年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土地公有制度,为未来房地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由此确定了1984-2013为中国市场经济建立期,经济周期市场因素开始发挥作用;2014-2043为中国经济新常态期,市场力量将起主导作用,这是我们分析2017年经济周期位置的前提。
 
其次,2017年中国经济正处于12-30-12周期和10年周期交集期,因此,不同的经济学家就会根据不同的周期尺子,就会作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如何正确判断2017年周期位置?用乐观派的10年周期尺子衡量,宏观数据明显指示经济复苏启动;悲观派用12年周期尺子衡量,认为漂亮的宏观指标是幻觉,是经济仍会下行,只是时滞的表现。
 
笔者用智本创新论,对时间周期—农业周期—物价周期—利率周期—资产价格周期“链条”进行分析,2017年有可能出现旱涝交替的自然灾害,导致农业欠收,农业欠收,必然对物价有压力,因此一季度的CPI出现“疲软”或是暂时现象,央行对SLF和MLF提价,或许已经提前将可能出现的通胀因素考虑在内。因此,2017年是经济上升与下行两种力量交织期,需要政策创新与政策调控适度平衡,以对冲群体在地产投资上的非理性行为造成的“泡沫”风险。
 
第三,2017年一季度出现超预期的经济复苏的景象,供给侧改革红利持续的表现,即宏观经济五元运行中政策创新效果对增长的正效应放大效果。供给侧改革即在经济新常态实行下,实施常态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无直接经济效益的长期基本建设投资优先于有直接经济效益的中短期基本建设投资;基本建设投资优先于生产资料生产投资;生产资料生产投资优先于消费资料生产投资;政府投资优先于民间投资。
 
当前的宏观数据已经充分反应了供给侧改革的成果,比如,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18.7%;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速提高3.1个百分点。2017年3月,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56.2%,一季度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98.87%。
 
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9.2%,挖掘机销量增长将逐步传导至其他工程机械设备,如今年前2个月,起重机销量增速超130%,装载机销量增速超60%。又比如,地方投资增长9.9%。制造业投资复苏明显,3月累计同比增长5.8%;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9.1%。受益于制造业和运输业投资的大幅改善,民间投资增速开始回升。3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7%,比1-2月提高1.0个百分点,增速保持上行趋势。在基建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调整增长背景下,由于溢出效应,消费增速止跌回升,3月消费同比名义增长10.9%,较1-2月提高了1.4个百分点。
 
第四,从六维竞合视角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红利期到来,出口将对宏观经济增长起正效应。从国际政治军事格局看,从东北亚到东南亚,紧张局势似未根本缓和。经济新常态中以供给侧改革中的“四优先”,会以军工为核心的信息化+智能制造和新一代互联网产业链将加快建设。特别是世界经济增速度下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情况下,军工为代表智能制造行业将为科技创新起独一无二作用,通过科技创新为对冲人民币贬值压力对内部经济金融的冲击,将是应对外部冲击的不二法门,因此,传统产业现代化、信息化将通过国企混改激发活力的概率大增。
 
因为自从一战以来,几乎重大的科技创新均与军事技术创新相关,特别是1928年全球产能过剩形成的大危机依靠二战化解,2008年的金融大危机,至今只有局部战争+恐怖袭击,世界产能过剩只能保持“战争”紧张压力,中国要真正去产能并实现科技创新,军事科技创新是可选方向。
 
最后,2013年后,中国GDP增长波幅已经处于新常态,GDP波幅不再以个位数字,而是以小数点出现。中国宏观经济12-30-12年周期不会消失,只是波幅已然不同。2017经济短期指标如GDP,PPI,PMI开始向好,产业资本去库存、去产能似乎正结束,已经悲观转向乐观,经济学家中的乐观派因此出现;金融资本正处于去产能去杠杆的过程中,由于金融资本特别是银行保险和类金融之地产业其市值占比大,传导行业广,股市阵痛难免,经济学中的悲观派因此出现。
 
2017年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将放在中国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面,新兴产业通过杠杆、股权融资等促进发展,传统产业在消化过剩产能后将迎接供给侧改革与科技创新的机会,获得新生。
 
供给侧改革引导的积极财政利好效应如果漫延,将继续推动产业经济复苏,对冲金融行业去杠杆的负面作用,利益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回升,政策推动业绩回升预期,对群体情绪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诚如是,在五元力量合力作用下,A股市场估值将迎来供给侧式的修复。
 
投资视角看经济
 
据苏宁金融研究院分析,要讨论2017年经济增长前景,关键要看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在这三大需求中,相较于消费需求的稳定性、出口需求的不可控,投资需求始终是影响中国经济景气和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变量。
 
从投资需求的构成看,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无疑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三者累计占比长期保持在74%-80%之间。2016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为59.65万亿元,三者占比为74.2%。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9.38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基建和房地产占比分别为31.3%、25.3%和20.6%,三者累计为77.2%,对整体投资的影响处于同一数量级。
 
 
                            
从制造业、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的一些先行指标,来预判今年整体投资需求和经济增长的前景。首先,工业部门补库存投资驱动的制造业投资反弹不可持续。
2016年下半年以来,得益于工业部门的补库存投资,制造业投资触底反弹,今年一季度已实现了5.8%增长,对总投资的下拉作用明显减弱。
 
其次,PPP新入库项目下降,预示着基础设施投资后劲可能不足。
 
最后,一二线城市补库存驱动的房地产投资将再度面临回落风险。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房地产市场的景气不仅影响到钢铁、水泥、玻璃、家电、建材等数十个大门类制造业的需求,同时还是影响地方财政收支的关键要素,而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又会影响到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筹集难度和项目进度。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再度回落迟早将来临,这一时间点发生在二季度或三季度的可能性较大。
 
综上所述,从主导短期经济周期的固定资产投资看,一季度经济景气向好是制造业部门补库存、房地产去化充分的一二线城市补库存投资以及年初基建投资持续高位运行驱动的。但从历史规律看,无论是制造部门还是房地产行业,补库存投资增速再度回落的风险不小,而PPP主导的基建投资,也面临减速的风险。由此看来,投资需求后期回落风险表明,全年经济增长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二季度或下半年经济增速再度回落的风险不可小觑。
 
 
 
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都不实际
 
马光远认为,拨开数据背后,理性冷静的看待中国经济的现实,并作出正确的应对之道,无论对中国经济的短期稳定,还是长期的结构性调整,都很重要。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过度乐观或者过度悲观都不符合实际。对于1季度的数据,笔者认为可以应该从两个方面去把握:
 
第一,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前两个月,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充满悲观情绪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稳定了预期,使得相当一部分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来之不易,可谓开局良好,特别是投资、房地产以及进出口的趋稳,为中国经济整体在合理区间运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第二,同时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数字的回暖,是反弹而不是中国经济的反转,数字回背后,既有国内短期刺激政策的原因,也有全球经济在告别不必要的恐慌之后出现一定的反弹。比如,大宗价格的反弹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真正的反转,更不可轻易的认为,整个经济的探底和调整过程已经结束。无论是投资、房地产、还是进出口,和政策刺激都不无关系。投资反弹,最主要的还是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刺激政策的结果,而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是否具有持续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也就是说,目前的数据反弹仍然是过去刺激性老路的结果。中国经济最根本的是要解决新旧动力的转换问题,结构的调整问题,产业的升级问题,以及解决创新不足的问题。这些供给侧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长期的努力。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重要的仍然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痛下决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中国经济产业和动力的全面升级,而不是继续贪婪数字的漂亮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帮助说明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收费标准 | 联系我们 | 留言咨询
公安备案号:37088202000099 ,兖州房产网 地址:山东省兖州新世纪路与建设路交叉口向北178米路西 邮编:273500
微信:zcfcwcn兖州房产网 www.yzfc8.com 网站法律顾问:王莹律师
网站客服QQ:2291920258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7-6229376 举报邮箱:ytzwgk@ji.shandong.cn
苏ICP备17038594号-5
回顶部